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大家來討論___什麼是筆法

说说笔法!                                                                                                                                                                                                                                                                                                                        何谓笔法(毛笔书法)?
唐 颜真卿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教以笔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先修王善书》:“余尝睹王所书《多心经》,用《圣教》笔法,体势遒劲。”
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认为: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书画。。。”
。。。

简而概之:毛笔用笔的方法。但有人说也包括执笔的方法、笔画的写法,等等。
               

希望师友就笔法的概念、种类等方面讨论。以学习提高!

悟源洞 :   
          米元章说:八面锋。绕着一个字走一圈,画了个圆,不就八面了! 大概说的是比例适当,修短合度。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夹角,布白,运笔,面面俱到,字法精极。大抵米字讲究布白,笔笔扣得紧,自然就耐看。苏米做字如墨戏,点画俱用饱墨,亦是墨花意。王孟津深知此意。古人善用墨,不知者做墨猪解。古人写字,不知是写字还是在画画? 说错了勿罪。

剛道雌雄 :
             一直有一个观点,想写一篇稿子,一直没空写。借这个问题帖说一说。
所谓笔法,就是用笔的方法。那么以什么为正确笔法的标准呢?有人说是笔画遒劲有力,但什么是有力也很含糊。
我经过研究认为,立体感是书法美感的根本来源,也就成为正确笔法的衡量标准。立体感强,就使得字本身具有了更多维的面,对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模拟就更接近,使人感受到美的震撼就更强烈。知道大家不容易接受这个观点,这是因为各自看到了不同的角度,其实仔细体味、全面总结一下,得出这个结论是很自然的。从笔画上来看,所谓中锋、侧锋,方笔、圆笔,都是使得笔锋的运行和转折更加鲜明,从字上可以感受到笔锋的转折、顿挫等等,笔锋的立体性如在眼前,笔划的立体性增强了力度感,结体的立体性同样使人感觉到了镂空似的那种空间的美感。从通篇来讲,贯气、布局等都是对空间立体的规划布置,使通篇都存为一个立体的存在。米元章说“八面锋”,正是清晰地阐释了立体感是正确笔法的本质。


nehr :
         強調書寫筆劃的立體感,見解獨到。但加了3維效果的電腦字或電線桿也有立體感啊。
所以以立體感只是書法中“筆致”要素之一,不足以概括全部。
又,書法筆劃的立體感應追求一種“活體感”,不可搞成僵死的“屍體感”,乃可談“氣息”“氣勢”或“氣韻”。
這是對立體感說的一點補充。

楊逍 :
       筆法 ---- 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壁坼裂、屋漏痕。

江湖操刀手:
               很有道理。窃以为三维效果的电脑字是对书法的一种模仿,但由于这种“立体感”仅仅是片面的,只是增加了一个面,由于面的层次不够丰富,因此缺乏变化,显出死板乏味。好的书法作品,必然是追求更多维度、更多层次的立体感,因此才更加有韵味 .

剛道雌雄 :
             锥画沙,锋在中央,边缘隆起,有立体感故也。
印印泥,印泥色深处在字的笔画边缘,产生立体感故也。
折钗股,圆柱而有断面,存在立体感故也。
壁坼裂,壁厚,为立体,其坼裂之痕体现立体感也。
屋漏痕,漏水时水在中央,其污迹于痕迹边缘色深,有立体感故也。



楊逍 :
        这几个比喻与立体感确实都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这几条还强调力度骨力和自然。


剛道雌雄 :
              同意。不过,我上面说过了,力度、骨力,都是因有丰富的立体感而产生的感觉。至于自然,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对自然的模拟,自然本身就是充满立体感的,因此立体感也正是自然的要求,二者是统一的。

ayoyo :
           笔法简单说就是笔画的写法,
最重要的应该是起笔藏锋逆锋的写法,其次是折笔的写法,再就是行草书中常见的弧形笔画的写法,还有行笔过程中中锋如何保持;
再就是手指手腕的配合,转折处,草书圆转牵丝的地方,手腕灵活是很关键的;
起笔逆入,古人曾经用兔子的一个动作来形容,很贴切;
还有一些地方,如行笔中速度的变化,提按等调整配合,也很重要;
应该说,笔法是根本,同样是横画,欧颜柳赵各有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掌握了笔法,长短粗细弧度的的变化,随心调整而已。
古人有长篇大论,俺先说这么多。

古人还提到,书肇于自然。
应该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笔画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有对应,照映,或能找到联系,能联想到一块的。
还有就是作书状态要自然,行笔要自然,不可太僵,不可太快,快则薄弱,线条少变化,不可太慢,慢则少骨力。
追求一种自然的书写状态;
行笔快的精彩作品我觉得是自叙帖,慢的是张旭古诗四首。
姨母帖的书写状态最自然。

有时候觉得魏晋笔法难以复原,有一个因素就是,
家具的变化,
古人坐(跪)姿,低几,手腕手臂的活动不受限制。
而现在的坐姿,高几,手臂活动必然受限,
除非站姿悬肘,然站姿又不利于小字。
虽然难,觉得还是能实现的。

HYW :
         写字要求达到线条的圆厚,这是主流。

華岳說湘聲 :
                “立体感”,只是笔法的一个结果,对应于“欣赏”方面的主观愿望。
如果把这一愿望拿掉,则“立体感”并不能作为一项基础技法理论方面的标准。
因为笔法同时兼顾“非立体感”及其它。

           比方一个笔画,无法单独以“立体感”检验写这个笔画的笔法是否成功;同样也无法单独以与“立体感”并列的其它指标来检验;而只能以完整的行笔过程来检验。

说书法之美主要来源于“立体感”,想想它排斥了多少东西呢?

小魚兒 :
          败笔当是针对正确的笔法而言,如何界定呢?
请斑竹及老师们多多指教!

上善若水 :
             笔法就是正确使用毛笔书写的方法,除了贵用笔锋之外,还有铺毫也是用笔的一种方法,不同风格方法不同。起收笔必须立得起笔这应是最高明的,用锋贵用中锋,侧锋为辅。至于按提则是实现方圆变化的手段。而屋漏痕,锥画沙等等则是书法高手多年功夫和长期艺术实践下的自然流露,是不能刻意为之的,如刻意即使出现酷似情况也是杀不入纸的。

小書僮 :
          古代书论是需时间、实践体验方能理解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贵在用锋

小魚兒 :
          用锋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中锋、侧锋、偏锋、逆锋、顺锋,还有。。。?

剛道雌雄 :
             古人讲写得好的书法是“入木三分”、如“刀劈斧凿”,等等。为什么这样有力度?因为立体感。写得好的效果是立体的,象入木三分的刻划,刀劈斧凿的痕迹,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


華岳說湘聲 :
               
刚道,您应该去找个好老师,最好是学帖的能写楷书的。
你似乎很有悟性,或许只要学上二、三年,就足以作国骂的老师了。。。。


剛道雌雄 :

              该学是对的,不过你后面说的不对。
我现在就已经超越国骂老师的水平了。国骂只会写美术字,根本不会用毛笔,他的老师顶多不过是美术字专业户哈哈。

不过还是很感激您的指点。


               关于中锋行笔的墨法问题。自古至今,大家都说中锋行笔会造成笔划的中央墨色较深,而两侧墨色较浅。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当毛笔在纸上写字,笔划的中央因为中锋行进,从而使墨汁在虹吸作用下向中央快速聚拢,凝结后中央色重是对的。但是,仔细观察还会知道,笔划的两侧边缘处的颜色也很深,因为边缘的墨汁距离中央较远,不易被吸到中部,而因笔毫的压力而使墨汁向两侧分散开,从而在边缘处留下深色的痕迹。由于大多数凝聚成了一条线,与中央部分比并不太明显,因此易被忽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笔画的墨色中间较深,向两侧逐渐变浅,到边缘处又变深的效果,这就使人在视觉上不知不觉中产生了立体感。

               
提到的拓本的立体感问题,我前面说过了,书法的立体感来自许多方面,笔划的立体感是由笔划的外形造成的,使人产生视觉联想。除笔划外,还有墨色原因、结体原因和布白章法原因等等。这些方面都会产生立体感。就拓本来讲,墨色变化淡化消失了,但它还有其他方面的立体感,因此它总体上讲还是立体的,所以还是美的。但这种美有一点点不完全的缺憾,就是墨色变化的美是缺失了。


再补充一句,粗细变化就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立体感,以颜体为代表的横细竖粗为例,就加重了笔画的折叠感觉,产生更浓重的立体感。

最终的结论的结论:书法美来源于丰富的立体感,包括笔法、墨法、结体、章法布白等因素中形成的立体感。立体感的“面”越多、层次越丰富,给人立体的感觉就越强,就越能产生美感。


米芾的字讲究八面出锋,就是强调立体感,他是抓住了书法美的本质。
当然,要写得能体现出更丰富的立体感,还是要靠功夫的,并不是了解了就能写出来,但有了明确的思想来指导毕竟能事半功倍。

好雨知時節 :
               
总结归纳得很有些道理,不过古人书写时我想一定没有你这个立体感的主观追求。所以说不要说是为了产生更多的立体感而如何如何,而是不断变化的笔法墨法结体章法,让人感到一种美---立体之美。本来汉字的起源就是来自人们丰富的想像力,来自生活自然界。。。最初的象形文字更富有立体感,后人对前人创造出来的文字通过想象会有不同的理解,包括对不同的书法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审美感受。

再有说书法之美来源于丰富的立体感,没有仔细推敲。。。或者说书法美来源之一是立体感还好,把所有功劳都归结于立体感,似乎有点牵强。。。再说也并非有立体感就一定给人美感。

   HYW :

我理解刚道兄所谓的立体感是指通过正确的用笔或笔画架构达到的一种立体效果。的基本功力。


剛道雌雄 :
             兄再仔细体会一下哈。古人没有现代人的说法,但你挨着分析一下古人谈书法艺术的用语,很多实际上都是在强调立体感,比如“力透纸背”之类的,力量怎么会透纸背?实际上是一种效果,一种造成的感觉,而这个原因就是有立体感,仿佛凹进去一样。再比如书法讲究阴阳向背,为什么有阴阳向背就能产生美?没人追问根本原因。因为阴阳产生对比,使字由一个平面扩展为立体的东西,对比越明显立体感就越强,变化越多立体的层次就越丰富,立体感使其更接近自然,特别是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有更多的层次,因此产生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也许古人大多时候没有这么明确的主观追求,但人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常有的事情,不足为怪,这并不能说明立体论是错误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把一切书法美的根源归结于立体感这一个方面太简单、因此太不可能了。开始我也是这样的认识,但随着分析越深,就发现其实一切以前认为不同的原因,最后都可以归结到立体感这一个根源。

兄所谓有立体感的并不都是美的,这与我的理论并不矛盾。书法美来源于更多层次的立体感,而不是单调的立体感,它不是点、不是线,也不是面,而是分成许多角度、许多面、许多层次的立体的物体,因此简单的立体性并不一定就产生丰富的美感。由于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立体物的所有面,因此看不到但能感觉到、猜想到的那些层次,能使人们产生广泛的想象,因此能体味到美感。

一个现实的例证,就是人们看图像、看电影,都本能地更喜欢看三维立体的东西,而不喜欢没有立体感的平面,这充分证明了立体感产生美感。


石門漢子 :
             一说笔法,大家都爱找笔法的共性,其实任何一个书法家,都不可能浑身解数,用好每一种技法,一个武林高手,也不必十八般武艺样样通,细查书史上的大家,更多看到的是个性化的用笔,有人说写字要用锋,那不是废话吗。哈哈,得罪。
对这个问题,私见能不能再具体一些,比如张旭传授给颜真卿了什么笔法,这一派的笔法有什么样的个性的东西。
意思可能没说透,大概就是空谈共性往往没有用,写大字与写小字,写楷书与写草书,力量速度的改变,在操作上还是差异更多些。
另外,我觉得老爱空谈探讨笔法的人,多半是不愿意下功夫的,想来取点捷径,哈哈,更要得罪人了,快闪。
请各位指教!

              我觉得笔法的首要任务不是让字获取立体感,而是让写出来的墨道获得力量感,由此切入,发现会有很多方法和不同。

楊逍 :

            说的有一定道理。
我买过一本《林散之笔谈书法》,林老谈的笔法,多是运笔发力之法,集中在技法操作层面,相当具体,很受启发。
但即便是如此具体而微的方法,在读者一边,理解仍然会有差别,仍然要自己践行,这样自然仍会有差异。因此所有的个性仍然是从共性中出来的。
以下摘录林老的几个观点:

1、执笔要用力。不用力还行吗?要虚中有力,宽处亦见力。颜鲁公笔力雄厚,力透纸背,无力如何成字?王大令下笔千钧。力要活用,不要死的;死力不能成字。
2、写字要用劲,但不是死劲,是活的。力量要用在笔尖上……
3、写字要运肘,运臂,力量集中。光运腕,能把字写坏了。腕动而臂不动,此是大病。千万不能单运腕。
4、拙从工整出。要每一笔不放松,尽全力写之。要能收停,不宜尖,宜拙。
5、 笔要勒出刚劲,不能软而无力。
6、笔要写出刚劲来,笔乱动就无此劲了。
7、笔要振迅。规行矩步是写不好字的。写字要在有力无力之间。……
8、太快!要能留得住。快要杀得住。米字也是骏快,也是要处处能停。笔笔要留。
9、写字快了会滑,要滞涩些好。滞涩不能象清道人那样抖。可谓之俗。字宜古秀,要有刚劲才能秀。秀,恐近于滑,故宜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乃为名手。最怕俗。
10、现代人有四病:尖、扁、轻、滑。古人也有尖笔的,但力量到。
11、屋漏痕不光是弯弯曲曲,而且要圆。墙是不光的,所以雨漏下来有停留。握笔不可太紧太死,力要到笔尖上。


好雨知時節 :
               
      感觉刚道兄弟你似乎把问题复杂化了,或者说太理论化了。。。这个好象涉及到了美学理论。为什么人们
喜欢立体的东西,那是因为真实的东西都是立体的。而真实的又不都是美的,书法是源自文字把真实抽象
出来的产物,它应该能体现真实,或者说源于真实又高于真实,可以说立体又非立体。。。
(对什么是美的定义也有不同的观点。。。)弄不好把自己给绕进去,也会让有些人说咱扯淡。。。其实
能搞清楚也很了不起。

书法之所以能产生美感与书法有一定的立体效果有关,而不是全部。因为能产生美感与线条的形体结构走
势是否自然生动更有关,就如同音乐通过听觉打动人,而书法是通过视觉打动人,它一定要有节奏韵律 .


劉兆彬 :
           
             实践是很重要,但有时候也很错误。譬如种地,一开始很多耕种者不相信科学,而相信一辈子的经验,但结果证明就是不行。
再譬如有些人治病依据经验,甚至根据驱神弄鬼的经验,有时候真的管用了,但那不过是凑巧,并没有什么道理。
先民的生活,很多都是根据经验来的,但也做了无数的荒唐事,所以,有时候经验并不可靠,还需要“理论理论”。
但是“理论理论”也容易弄成抽象的,脱离事实的,那就不一定有真理性。所以,正确的认识来自经验与理性的结合。

悟源洞 :

         学写字肯定有窍门,要费些具体材料分解才成。手头的东西三言两语讲不清,说多了更迷糊。

剛道雌雄 :

          节奏和韵律同样也是立体感的组成部分。我们听音乐,之所以欣赏它,是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是丰富的,是分很多层次的,也就是很有立体感的。这个立体感不仅仅指视觉。同样,在书法中,节奏和韵律表现出的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感受,因为有节奏和韵律,使人觉得它“生动”,生动也就是说它象是立体的一个活生生的东西,而不是死板的平面。也就是立体感。

楊逍 :

       米狗的说法并非扯淡。
有人请教沈尹默书法,沈说“但看我写。”
启功年轻时候经常到齐白石、溥心畬家,看其写字作画。不说话,一站一上午。

说来说去,不论如何谈笔法,总是要落到笔下的。书法说来说去,总归要落到手上。

所以笔法,除了包含毛笔的运用方法,同时也无法回避更加具体的执笔、笔画写法等等 .

寶寶路 :

         同意 同意
假如能穿越到晋,看王羲之写字,在旁边站一天,估计王的笔法就都学到了
既然不可能穿越,就只能老老实实的临摹,一笔一笔的试,试出来了,就算得着了
瞎琢磨真的是没用嘀 .......
這篇文章的內容豐富,  點出  筆法用筆的靈活運用才可顯現出書法的 多面性立體感,  使 觀賞者 產生 美的聯想,  這才是藝術呢 !!  書法要個別字看,  也要整體字來看,  獨是有立體感是不足的,  因為還要看 筆劃之間的連綿不絕的運筆變化 ( 如八鋒之轉換相宜) ,   字的結體,  墨色變化,  力度轉換,  氣息 ... 等等 。 而每類字體,  如楷書 ~ 行書~ 章草 ~ 隸書 ~ 篆書 ... 等等是有各自審美和結體上的規範,  所以,  所謂立體感也要切合該字體的規範,  能書寫出該書體的美藝精神,  才算是出色作品呢 ...
葉子
古人書法用筆以:錐画沙、屋漏痕、入木三分、印印泥、...來形容行筆之澀,十分形象。謝謝小魚兒分享
返回列表